1.7220耐腐蚀程度
1.7220概念上的区别在产品质量上的差异,在名称上也几经变化,如低合金建筑钢、普通低合金钢、低合金结构钢,至1994年叫做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l-94),到目前为止。从发表的资料文献来看,低合金钢的名称仍然随着、企业和文献作者而异。(3)低合金钢与碳素钢、低合金钢与合金钢之间,明确划分的概念是不存在的,在国外。20世纪50年代曾给低合金钢下过定义,总的意思是,凡是合金元素总量在3%以下,屈服强度在275MPa以上,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耐腐蚀性,以型、带、板、管等钢材外形。在热轧状态直接使用的软钢的替换品。

1.7220
材料号:1.7220
牌号:34CrMo4
标准:EN 10083-3 : 2006
●特性及应用:
34CrMo4材料,德国牌号特种钢。
●化学成分:
碳 C:0.3 - 0.37
硅 Si:≤0.4
锰 Mn:0.6 - 0.9
磷 P:≤ 0.025
硫 S:≤ 0.035
铬 Cr:0.9 - 1.2
钼 Mo:0.15 - 0.3

1.7220 退火工艺性
1.7220 球化退火温度范围宽,退火硬度低且波动范围小,球化率高。
1.7220 可锻性
1.7220 具有较低的热锻变形抗力,塑性好,锻造温度范围宽,锻裂冷裂及析出网状碳化物倾向低。
1.7220 氧化、脱碳敏感性
1.7220 高温加热时抗氧化怀能好,脱碳速度慢,对加热介质不敏感,产生麻点倾向小。
1.7220 切削加工性
1.7220 切削用量大,刀具损耗低,加工表面粗糙度低。
1.7220 淬透性
1.7220 淬火后能获得较深的淬硬层,采用缓和的淬火介质就能淬硬。
1.7220 可磨削性
1.7220 砂轮相对损耗小,无烧伤极限磨削用量大,对砂轮质量及冷却条件不敏感,不易发生磨伤及磨削裂纹。
1.7220 淬硬性
1.7220 淬火后具有均匀而高的表面硬度。
1.7220 淬火变形开裂倾向
1.7220 常规淬火体积变化小,形状翘曲、畸变轻微,异常变形倾向低。常规淬火开裂敏感性低,对淬火温度及工件形状不敏感。
1.7220从这个等式可以看出:
1.72201.碳是一种较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其形成奥氏体的能力是镍的30倍,但是它不能被添加到耐腐蚀的不锈钢中,因为在焊接后它会造成敏化腐蚀和随后的晶间腐蚀问题。
1.72202.氮元素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也是镍的30倍,但是它是气体,想要不造成多孔性的问题,只能在不锈钢中添加数量有限的氮。
1.72203.添加锰和铜会造成炼钢过程中耐火生命减少和焊接的问题。;
1.7220从这个等式中也可以看出:
1.72201.添加锰对于形成奥氏体并不非常X,但是添加锰可以使更多的氮溶解到不锈钢中,而氮正是一种非常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在200系列的不锈钢中,正是用足够的锰和氮来代替镍形成的奥氏体结构,镍的含量越低,所需要加入的锰和氮数量就越高。例如在201型不锈钢中,只含有4. 5%的镍,同时含有0.25%的氮。由镍等式可知这些氮在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上相当于7.5%的镍,所以同样可以形成奥氏体结构。这也是200系列不锈钢的形成原理。
1.72202.在不锈钢中,有两种相反的力量同时作用:铁素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铁素体,奥氏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奥氏体。锻件终的晶体结构取决于两类添加元素的相对数量。铬是一种铁素体形成元素,所以铬在不锈钢晶体结构的形成上和奥氏体形成元素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因为铁和铬都是铁素体形成元素,所以400系列不锈钢是完全铁素体不锈钢,具有磁性。
1.72203.在把奥氏体形成元素-镍加入到铁-铬不锈钢的过程中,随着镍成分增加,形成的奥氏体也会逐渐增加,直至所有的铁素体结构都被转变为奥氏体结构,这样就形成了300系列不锈钢。